×
地学前缘

浅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前缘形态研究(2)

4 数值模拟研究

运用油藏数值模拟CMG软件模拟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模拟不同开发阶段的的蒸汽腔和温场发育形态,并得到剩余油分布结果。

(1)蒸汽腔和温度场。蒸汽腔不断推进,蒸汽腔不断推进,蒸汽前缘的推进使蒸汽超覆现象越来越明显,随着蒸汽不断超覆,蒸汽腔温度分异现象也逐渐明显,注汽井筒附近温度较高,蒸汽腔到顶后温度较高,油层底部温度较低,一般呈现倒三角发育。

(2)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汽波及到的区域采出程度高,剩余少量原油,蒸汽无法波及到的区域采出程度低。在注采井中间部位,偏向生产井的一侧,剩余油很容易富集,油层厚度较大的油藏,剩余油更多,并且在下部形成死油带。

5 结论

(1)驱泄复合受力主要由驱替力、重力和毛管力三种力组成,驱替力方向由注汽井流向生产井,重力垂直油层向下,毛管力较小可忽略。

(2)原油运动速度由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和垂直方向的运动速度组成,可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从而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影响因素。

(3)SAGD开发蒸汽腔前缘形态影响因素和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油层的热敏感性,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有关,而蒸汽腔高度受注汽速度控制,因此也与注汽速度有关。

(4)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可得到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1] 钱根葆,孙新革,赵长虹,等.驱泄复合开采技术在风城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6):733-737

[2] Butler R M. SAGD: concept,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ndfuture[J].JCPT, 1994,33(2):60-67

[3] POLIKAR M,CYR T J,COATSR M. Fast-SAGD: halfthe wells and 30% less steam[C]. SPE,2000: 1-6

[4] CYR T J,COATESR M,POLIKAR M. Steam-Assistedgravity drainage heavy oil recovery process: United States,[P].2001

[5] 马德胜,郭嘉,李秀峦,等.浅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开发方式实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3,34(4):458-461

[6] 孙新革,马鸿,赵长虹,等.风城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1):61-64

[7] 魏桂萍,胡桂林,闰明章.蒸汽驱油机理[J].特种油气藏,1996(3):7-11

[8] 窦宏恩.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与井网关系的新理论[J].特种油气藏,2006,13(4):59-61

[9] 程紫燕,周勇.水平井蒸汽驱技术政策界限优化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8):139-142

[10] 钱根宝,马德胜,任香,等.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生产井控制机理及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147-149

[11] 汪洋,李兆杰,熊伟,等.浅层超稠油蒸汽驱数值模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5,11(3):80-90

上一篇:变形机翼前缘柔性蒙皮优化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