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学前缘

地学类专业大学生质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提高产品质量不仅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都对提高生产从业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随着社会大众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质量教育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施质量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大学生质量意识是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我校开设了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多个地学类相关专业。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设立于2008年,是学校重点支持的核心类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集中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在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在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的专业集中实习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项目之一。依托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集中实习建设的“防灾科技学院地学类专业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已成功获批河北省首批高等学校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也是35个获批建设立项项目中唯一一个针对地学类专业大学生的质量教育实践基地[2]。

一、质量教育的概念、内容与基本形式

质量教育是指通过对产品进行正与反、好与差两个方面的比较,引导从业者对产品质量的优劣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进而督促从业者在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最终起到杜绝不良质量行为发生以及引导优秀质量行为彰显的作用[3]。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质量教育主要包括:(1)质量基础教育,这里主要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如质量的含义,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2)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教育;(3)与生产工作相结合的质量教育实践活动等。通过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大众的质量意识。近年来,围绕着中小学生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的培养,我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些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群体的质量教育实践基地[4]。

对于在校大学生,较强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是其毕业后迅速融入生产一线,快速适应由学生到从业者角色转变的重要基础。所以,高等院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在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提升学生质量意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的学科、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质量教育模式。对于文科类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质量法制教育课和质量标准通识课的形式来开展“普及型”质量教育。而对于理工科专业,除“普及型”质量教育以外,还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开展质量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特色型”质量教育。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开设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质量专业教育课程或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质量教育实践活动,如复旦大学统计运筹系数理统计专业,就开设了“统计质量管理”课程。此外,也有少数高校针对食品、纺织服装产品等专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特色性的质量教育[3,5]。

二、地学类专业质量教育的特色及其必要性

地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地学生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区域地质与调查、资源勘查与评价、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以及专门性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测量等。区别于其他的行业和领域,地学工作者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最终产品往往是各类记录、表格、调查报告、图件和实物地质资料(岩芯、矿石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学工程实践的质量主要依靠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来进行控制。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各省级地质矿产调查单位出台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与质量管理办法,同样也是约束野外地学工程实践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总体来说,我国与地学相关生产实践活动的各类技术规范、要求和标准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完善。针对地学工程实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可以快速提高地学相关工作从业者的质量意识和工作效率。而现有的各类标准、规范、工作方法为地学类专业的质量教育提供了基本依据。截至目前,国内主要一些开设地学类专业的高校中,均没有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专门性的质量教育。因此,依托专业实习对地学类专业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是必要的、紧迫的。

上一篇:地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