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3年9月和10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 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下简称“一带一路”), 迅速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积极响应, 为地学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地质构造复杂, 资源丰富,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与能源资源有关的产能合作, 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已全面展开,实现地学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关于“一带一路”地学合作分析研究, 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研究认为全球巨型成矿带横跨“一带一路”, 成矿条件优越, 世界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均分布在“一带一路”(裴荣富等, 2001, 2013; 陈正等, 2010; 王登红等, 2011;聂凤军等, 2013; 李宝强等, 2015; 向运川等, 2015),是全球地学理论创新, 发现新的、更多的能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的重要地区。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巨型成矿带成矿规律及勘查技术等理论方法上, 力图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资源需求提供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方面的支撑。另外一些研究则着重关注“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作开发上, 认为中国从油气合作先行,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的能源资源合作(蒋屹, 2015;李富兵等, 2015; 王郁, 2015; 张生玲等, 2015; 朱颖超等, 2015); 其他还有从投资环境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对“一带一路”研究工作, 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意见和建议(黄河等, 2015; 王永中和李曦晨, 2015; 张海霞等, 2015; 郑蕾和刘志高, 2015; 周五七, 2015)。
尽管学界对“一带一路”地学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尚缺乏从整体上对“一带一路”区域地质条件、能源资源基础、地学合作领域及其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全面思考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开展地学合作的若干问题, 以期能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
1 关于“一带一路”的地质条件
1.1 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一带一路”整体为一拼合大陆, 大陆岩石圈历经多期、多旋回聚合-裂解, 地质构造演化复杂。该区涵盖了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非洲板块及阿拉伯板块, 主要分布有太古宙、早元古代、晚元古代固结的地台,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伯利亚地台、印度地台、中朝地台、阿拉伯地台及扬子地台。区内造山活动带发育且演化复杂, 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造山带展布整个区域, 其中乌拉尔—蒙古构造活动带、昆仑—祁连—秦岭构造活动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活动带及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倍受地学工作者关注。
1.2 成矿条件
“一带一路”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比对全球成矿域和巨型成矿区带, 该地区横跨全球的劳亚、特提斯、冈瓦纳及环太平洋四大成矿域, 12个全球巨型成矿区带(梅燕雄等, 2009; 裴荣富等, 2013)。其中, 在劳亚成矿域中, 主要为欧洲成矿区东部及东南部,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及西伯利亚成矿区全部; 在特提斯成矿域中, 主要为地中海成矿带东部, 西亚成矿带、喜马拉雅成矿带及中南半岛成矿带全部; 在冈瓦纳成矿域中, 主要为阿拉伯成矿区, 印度成矿区; 在环太平洋成矿域中主要为楚科奇—鄂霍茨克成矿带及东亚成矿带。
“一带一路”地区赋存矿产种类多样, 矿床类型丰富, 大型-超大型矿床多。该地区拥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锰、钾盐、钨、锡、钼等矿产资源种类, 成矿类型涵盖了沉积油气、煤矿、磷矿等, 红土型铝土矿、镍矿床, BIF型及变质型铁矿, 铜镍硫化物矿床,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 斑岩型铜矿、钼矿床, 砂岩型铜矿床, SEDEX型铅锌矿床, 砂锡矿床, 蒸发岩型钾盐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等。
在“一带一路”地区已经发现的各类矿床中, 多个矿床规模为大型-超大型矿床, 如中东地区的扎格罗斯油气省、鲁卜哈利盆地、中阿拉伯油气省、美索布达米亚油气省、西阿拉伯油气省, 俄罗斯地区的西西伯利亚彭迪、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及中亚阿姆达林盆地是全球重要的油气资源赋存地(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2015), 形成了多个世界著名的大型油气田, 如沙特阿里阿伯加瓦尔油气田、科威特布尔甘油气田、哈萨克斯坦油气田、俄罗斯乌连戈伊天然气田、土库曼沙特利天然气田等。此外还有著名的通古斯卡煤田、蒙古库苏古尔磷矿床、乌克兰的科波尔锰矿床、白俄罗斯斯塔罗宾蒸发岩型钾盐矿床、土库曼斯坦卡尔柳克—卡拉比尔钾盐矿床、印度尼西亚邦加岛锡矿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铝土矿矿床等多个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矿(裴荣富等, 2013)。具有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上一篇:论地学的经济功能
下一篇:没有了